甘草学园 | 中风案|世界快资讯
2023-06-15 14:36:47来源:个人图书馆-甘草学园
中风吴某,男,79 岁。2017 年12 月3 日初诊。
发病节气:小雪。
主诉:半身不遂、舌强语謇2 个月。
(资料图片)
现病史:患者今年3 月因不明原因出现剧烈头痛、无法说话、半身不遂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确诊为 “脑出血”,经西医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后头痛头晕症状缓解,但无法独立走路,需轮椅出行。
现症见:纳食较差,大便稀溏,日行二次;面色㿠白,乏力气短。心悸自汗。
既往史:患者无其他疾病,自脑出血后于当地行针灸治疗12 日,未服用药物。
查体:下肢痿软无力、无法站稳;右侧口角稍低,时有流涎;右侧鼻唇沟消失,舌强语謇,无法正常交流;右侧肢体麻木,痛觉、触觉均减弱。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弱。
中医诊断:中风(气虚血瘀)。
西医诊断:脑出血后遗症。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中风是常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脑中而引起的一种危重证候,其原因常以风、火、痰、气、血、虚六端加以概括。结合本患症状,其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恰与中风之特点相符合,故不难诊断其为中风。
然而中风有中于经络、脏腑之分,本患起病以来,无意识丧失、记忆模糊等症状,因此,其当属中经络之中风。结合四诊资料,患者虽言语不能但又有一派气血虚弱瘀滞之表现,实为本虚标实,故气血虚弱、因虚致瘀当为该患者的病机要点。
【膏方】
炙黄芪 300克 当归 150克 地龙 100克
桃仁 100克 红花 100克 川芎 200克
赤芍 200克 生地 200克 桂枝 100克
远志 150克 菖蒲 150克 太子参150 克
白术 150克 茯苓 200克 山药 200克
白扁豆 200克 炙甘草 200克 阿胶 100克
鹿角胶 200克 龟甲胶 200克 蜂蜜 350克
黄酒500毫升。
给予膏方 1料。每次 15克,每日 3次,餐后服药,以黄酒一盅(约15mL)送服。嘱患者家属同时按摩患者双侧肢体肌肉,鼓励其在家属陪同下适当行走。
【二诊】2018 年1 月24 日:患者服药后舌强明显好转,现能表达简单词汇但语言次序仍不清楚。家属叙述服药期间患者每日在搀扶下行走10 ~20 分钟,下肢仍觉无力。纳食较前改善,大便稍成形,日行2 次。舌淡红,苔白,脉沉弱。给予膏方 1料。
上方去白扁豆、桂枝,加山萸肉 200克,附子 90克,胆南星 100克。
【三诊】2018 年3 月5 日:本次患者来诊时可自行说话,仍有语序错乱的情况但可基本自行描述病情。患者自述现周身乏力症状明显好转,右侧肢体肌力较前有所好转。现患者仅靠拐杖可行走10 分钟,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症状仍重。舌淡红,苔白稍腻,脉沉滑。嘱患者停药,于针灸科行针刺治疗以缓解口眼歪斜、提升肌力。
【按语】首诊时,患者血脉瘀阻为标、气虚血少为本,瘀血阻痹经脉、经气不通则肢体不利。此时气血为瘀阻状态,急需通经活血,故投以补阳还五汤加减,益气活血、通络散瘀,同时,着重补肾益血、扶脾益气,改善患者气血虚弱之根本。患者气血虚弱,进服大量阿胶、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恐使邪恋难去,因此,以黄酒服药,一能宣通经气、二能助药力、三能活气血,以防扶正助邪之弊。
二诊时,患者可在家属搀扶下适当行走,语言能力稍有恢复,此时气血稍有恢复但仍极度不足。此次去首方中温阳通脉之桂枝、健脾益气之白扁豆,投山萸肉以补肾填精、附子振奋阳气、胆星搜风痰、通经络,继续巩固治疗。
三诊时,患者气血恢复近半,建议其进行针灸治疗以恢复口歪眼斜、肢体不利等症状,效果更为明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