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斩获新名片!遂宁市安居区这辆“小黄车”,带火“大乡村”

2023-06-22 09:10:45来源:四川融媒体省平台

近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四川省财政厅联合发布通知,将全省17个县(市、区)评定为“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其中,遂宁市安居区榜上有名。

据了解,“金通工程”是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于2020年提出的一项民生实事项目,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标志性工程。“十四五”期间,将每年打造一批“金通工程”样板县,以示范创建推动乡村运输提质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2020年安居区被列为全省首批乡村客运“金通工程”试点地区,积极推进建制村通客车提档升级,全面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自2020年来,安居区以全省“金通工程”试点为发展契机,经过两年的打造运营,各个样板县里涌现出许多乡村运输新模式。此次安居区成功入选,又有何制胜“秘籍”?

“三大层级”构筑金通体系


【资料图】

安居区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具有特色的乡村运输高质量发展体系和实现路径,构筑特色化区域、人性化站场、人性化运输三大体系,做到“金通工程”真通实达。

安居区境内交通优势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拥有成南、遂渝、遂内、遂绵、遂广、遂资眉以及成安渝等八条高速公路,国道318、247、246线贯穿全境,基本构建形成了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为骨架,辐射周边的“七横十二纵”公路网路,形成畅通周边地区的一小时经济圈。

安居区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将运营区域分为南北“两大片区”,设拦江、三家、白马、横山、西眉“五大中心”,乡村客运车辆一车多线、到镇进村;打造集1个“多能合一”综合交通枢纽、3大“纵横联动”城乡公交首末站、16个“科学布局”镇级综合服务站为一体的全域覆盖“1316”站场体系,实现各片区、中心无缝衔接。

截止目前,安居区投入了城市公交30辆、城乡公交35辆(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农村班线38辆、定制专线30辆、乡村片区客运29辆。五大类客运车辆遍布全区,城市公交循环畅达、城乡公交便利快达、全域便利快达、农村班线定点通达、定制专线预约直达、乡村片区客运便捷迅达。

“两大特色”拓展金通功能

安居区紧扣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定位,将四川的“金通工程”品牌开出省界。

安居区联动潼南、安岳,相继开通磨溪至潼南川渝毗邻地区首条跨省城际公交、安居至潼南崇龛、安居至安岳姚市等跨省跨市农村客运线路,打造毗邻地区乡村客运“金三角”,进一步扩大了四川“金通工程”品牌影响力。并围绕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常理镇海龙村、四川首个家风教育基地——黄峨书院、红色教育基地——伍先华旧居等红色文旅资源,打造党建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清廉交通示范线,开展争创党员模范先锋岗活动,出示“有困难请找我”党员公示牌,开展“三亮”“三零”活动,实现“行驶里程千万里,党员服务零距离”。

“三大标准”彰显金通品质

统一的车辆外观、统一的客运标识、统一的监管平台以及驾驶员统一的工牌、着装,这些具备很高辨识度和安全性的黄色客运小巴,正全力奔跑在安居乡村路上,成为了乡村群众赶集卖菜的“致富车”、邻近村民走家串户的“亲情车”、老弱病患送医救治的“健康车”、学龄儿童上学回家的“学生车”。

安居区从标准要求、服务细节、考核精准“三大标准”上严格把关,让乡村客运更具颜值、更有素质、更显品质。

“四网融合”畅享金通红利

“一个电话随喊随到,价钱不贵,只收几元钱,对我们残疾者非常方便!对比以前出行,安全系数更高,有了小黄车,农村像城里一样!”常理镇酒店垭村村民张广财在站台前翘首以盼。

近年来,选择乘坐客运班车的群众逐年减少,加之村社地区日趋空心化,乡村客运市场持续萎缩,但部分群众对传统出行模式的需求仍然存在。为此,2020年,安居区推出响应式“预约”服务,覆盖274个建制村,并以“金通工程”首批示范点为契机,安居区瞄准市场需求整合资源,全力融合“五张网”,助力乡村振兴,方便群众出行,让“金通工程”成为推动发展的载体、群众致富的“帮手”。

一辆小黄车、串联大乡村。两年来,安居区不断深化“金通工程”内涵,充分融合“客运网”“邮快网”“物流网”“旅游网”“商业网”等服务功能,“乡村运输”融合发展成效颇丰。

通过创新“交通+”模式,以“阡陌交通·安逸安居”为主线,全力打造“一村一亮点、一镇一特色”的安居乡村旅游品牌,全面助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成功打造农文旅园区2个、红色旅游教育基地2个、特色产业基地8个。协同潼南、安岳,打造琼江稻花三地联盟跨省旅游环线。投入10辆城乡公交,先后开通伍先华旧居、海龙凯歌、七彩明珠等乡村旅游景点专线,实现乡村客运线路景区全覆盖。满足游客对乡村周边游的需求。

同时,创新推进乡村节点共建共享,搭建“电商物流+共同配送”物流发展模式,依托现有的乡村客运站、邮乐购、便民超市等,与邮政部门共建共享网络节点,互补互用运力资源,既方便了群众收发邮件,又增加了驾驶员收入。截至目前,已建成县级物流仓配中心2个、乡镇快递物流运营网点16个、村级邮快驿站274个,开通“班线快递”线路19条,实现带件带货逾6万件,“乡镇快递送上门、对外邮寄不出村”已成为现实。

“三大保障”,夯实金通支撑

乡村客运不仅要开得起,还要留得住,可持续。为此,安居区建立了区级主抓、行业主推、企业主体的推进机制,注重统筹谋划、强化资金投入、加大基础建设,确保"金通工程"可持续发展。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渠道,对购车费、车辆保险、经营性亏损补贴等进行补贴。目前每年兑现补助资金280余万元,切实保障了乡村客运“开得起、留得住、可持续”。

招一招手,打个电话,“小黄车”服务安心到家。“现在乘车多方便呐!不用提前去路边等车,师傅直接到家门口来接。路上还不得颠簸,比以前安逸多了。”“‘小黄车’开通后,我们随时去坐都很方便,快递也拿到了家门口。”“坐上‘小黄车’去周边耍一趟,方便多了”……这是安居区乡村群众发自内心的感慨。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一条条乡村路四通八达,内畅外联,一辆辆“小黄车”穿梭于其间,串联起群众美好生活,奏响了乡村振兴“协奏曲”。

内容来源:安居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四川融媒责编:李昕玥校对:张静兰审核:张益

关键词: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推送

新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