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娱乐 > 正文

在威尼斯,探寻维瓦尔第的踪迹4——补遗

2023-08-28 20:09:08来源:哔哩哔哩

写东西这种事情,真的要一鼓作气,否则就会发懒。


(资料图片)

但是探访维瓦尔第踪迹这种对我精神上那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不好好记录下来呢。 

维瓦尔第的一生,随着他离开威尼斯后,也走向了终点。很多音乐家都是魂断维也纳。 维瓦尔第生命最后时期的遗迹以及安葬他纪念逝世的地方也只能再次去维也纳的时候一探究竟了。 

这边主要补充一点我在威尼斯看到的和维瓦尔第有关场所和地点。

这个叫Ospedale dei Mendicanti(乞讨者收容所)的地方,中世纪是用于收容和治疗麻风病人l以及流浪老人的场所,最早在lazaro岛上,后来因为离主岛有点远,冬天暴风雨来临特别不方便,因此把该场所迁到了主岛,并建了教堂。16,17世纪也成为音乐家教收容所内孤儿演奏乐器,唱歌,排练作品的地方。 现为威尼斯公立医院的一部分,公立医院闲杂人等不可以进去,但是教堂还是可以供人做弥撒,参观的。我只是在外面拍摄了一下而已。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父亲乔瓦尼·巴蒂斯塔·维瓦尔第曾经在这个收容所做小提琴老师。 年轻的维瓦尔第也短暂的做过这个收容所乐团的小提琴手。 

其实我拍摄的这座教堂不是Ospedale dei Mendicanti,而是也属于威尼斯医院的旁边的一个教堂。一般来说,游客不能入内参观,因为是医院的一部分。 

现在这整一片区域都是威尼斯公立医院的, 闲杂人等不能入内,我只能拍到了旁边的救护艇。

也有可能是我功课做的不够,我并没有注意到这座教堂本体,以下是网上的图,可以肯定的是,教堂就在这个区域,但在医院内部确实不方便进去,不过应该可以从运河对面看到教堂的景象。

————————————————————————————————

Ospedale dei Derelitti 流浪者收容所, 现在叫Santa Maria dei Derelitti 为一座教堂。

维瓦尔第有不少小型室内乐作品,私人音乐会,在这里举行。巴洛克时期的威尼斯,很多修道院,孤儿院,收容所都有水准极高的乐团。

北上的波尔波拉在威尼斯期间也曾担任流浪者收容所的音乐指导

尽管现在人们提到这座教堂,并不会再想到维瓦尔第了。

——————————————————————————————————————

Teatro Malibran 马里布兰剧院

这座剧院有着悠久的历史!维瓦尔第出生那年1678年建成! 

从1709 年至 1712 年间。在其黄金时期,很多作曲家活跃在这个剧院,如卡洛·弗朗切斯科·波拉罗洛 (Carlo Francesco Pollarolo)、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 ( Alessandro Scarlatti),安东尼奥·卡尔达拉(Antonio Caldara), 安东尼奥·洛蒂(Antonio Lotti), 甚至亨德尔 (Georg Friedrich Handel )在威尼斯的短暂停留期间都留下了他的姓名。(1709年Agrippina首演),包括后来北上踢馆的波尔波拉,芬奇, 贾科梅利,哈塞,乔梅里,以及法里内利的哥哥布罗斯基

但维瓦尔第生前并没有记载他在这座剧院公演过任何歌剧的记载。他生前在威尼斯主要基本上都是在天使歌剧院上演的。 

这座歌剧院是在马可波罗的故居上建立起来的,现在很多人参观这里,基本上都是冲着马可波罗的大名去的。虽然后来一场大火把马可波罗故居焚毁,这座剧院是之后才建立的。 

当时我正好奇马可波罗的故居在哪里的时候,这个马里布兰剧院后门墙上就赫然写着:马可波罗故居,还有导游带着很多游客在这边讲解。

不过虽然维瓦尔第生前和这座剧院并没有多大关系,但是这座剧院现在主要是作为凤凰剧院的副剧院,大部分巴洛克剧目,包括维瓦尔第的作品会在这座剧院上演。比如今年2023年月,马里布兰剧院依然会上演维瓦尔第目前为止最热门的歌剧, 愤怒的奥兰多 Orlando Furioso(指挥Diego Fasolis, 威尼斯凤凰剧院交响乐团),2024年还会上演Bajazet和维瓦尔第的其他作品。

剧院离里亚尔托桥不远

过道,威尼斯主岛的小巷到处都是这种过道

后门的墙上赫然写着:马可波罗故居

维瓦尔第作为地道的老威尼斯,一定也是听了遥远的中国的美好传说,他所处的年代正好是中国的康雍乾盛世。而且当时中国和欧洲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各种丝绸,瓷器,绘画艺术品进入欧洲,当时的欧洲人对中国和遥远东方的想象依然是富庶发达,遍地黄金的文明古国。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维瓦尔第也写了一部背景的在中国的传奇歌剧:Teuzzone (很符合欧洲对中国的离谱想象)。他应该也是以遥远中国题材写歌剧的第一人吧!

——————————————————————————————

Chiesa di San Vidal 圣维达大教堂

这个教堂在学院桥旁边,最早于1084年修建,后于12世纪末和十七世纪末(维瓦尔第的那个时代)重建过。该教堂因礼拜而关闭,多年来一直是天主教意大利艺术家联盟的所在地[2],其圣器收藏室被用作现代和当代艺术作品的展览空间。后来它被用作古典和巴洛克音乐音乐会的场所。

教堂主祭坛两侧是安东尼奥·盖(Antonio Gai)创作的两座雕像,分别代表力量(La Fortezza)和忠贞(La Fede)。尤其是那座面纱遮住的雕像非常的引人注目。充分显示了意大利雕塑的精湛技艺。

这座教堂旁边就是著名的意大利八大院之一——威尼斯 音乐学院。教堂每晚会演奏维瓦尔第的作品。不仅演奏四季,也会演奏维瓦尔第其他小提琴协奏曲。 演出乐团水平相当不错。

威尼斯一共有三处为游客演奏音乐会的场所,一处是维瓦尔第曾经工作过的皮耶塔修道院基础上建立的皮耶塔圣母怜子堂,每天基本上都是演奏维瓦尔第的四季和一些其他巴洛克作品,一处是里亚尔托桥旁边商业街的campo san salvador,演奏者都会穿着巴洛克时期的服饰演奏,曲目依旧是四季,以及歌剧咏叹调。但让我颇有微词的是,打着巴洛克咏叹调的幌子,穿着巴洛克的服饰,但唱的都是莫扎特,罗西尼,多尼采蒂,威尔第甚至普契尼的咏叹调,不太喜欢这种标题党。这也说明意大利的歌剧主流审美还是在古典以后,巴洛克歌剧对意大利歌剧爱好者来说还是很小众的。

感觉最专业,也最“不游客感”的还是维达教堂里的演出。我特意跳了不是四季曲目的那一天。确实有惊喜,这个叫Interpreti Veneziani的乐团会演奏维瓦尔第的各种协奏曲,而且曲目经常变化,不仅仅是演奏四季。

我是7月31日听的,曲目有我没听过的RV189 -小提琴协奏曲 献给奥地利国王查理六世RV443, 以及Op8的第五组海上风暴,Op10的第三组金翅雀,以及助演嘉宾亨德尔和帕格尼尼(帕格尼尼的变奏曲实在是太炫技了,为了炫技而炫技我不太喜欢)

非常好听,他们的首席是每首曲目会换人的,本着锻炼新人的目的,挺有意思的。

首席小提琴Nicola Granillo技艺相当精湛。

我去听的是这场:

教堂门口人门排队买音乐会门票

教堂内部,陈列了很多17,18以及19世纪的乐器

这座主祭坛旁边的雕像震惊到我了!(照片感觉被自动锐化了,远不及当时看到的细腻)

——————————————————————————————————

在这个教堂走路过去三分钟左右,有一座教堂Chiesa di San Maurizio 改建的音乐博物馆。展示了更多的乐器,以及维瓦尔第的生平。由于我去的太晚,没办法很好的细细欣赏。只能拍了几张照片,走马观花了。

不过离开之前,我买了一本由Emanuela Fontana写的维瓦尔第传记,很厚一本。只有意大利语。好在价格不贵才20欧元,买回来留作纪念了。@卡兰瓦桥 姐妹找到了英语和意大利语的电子版,这样我看起来会更加便捷。等我写完这些,我就来慢慢看维瓦尔第的传记了。等看完再来写书评

这琴好奇怪啊!有点像古希腊里拉琴。一看居然是二十世纪的!

关键词: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推送

新闻推送